人物访谈 设计前沿 行业动态 百家争鸣 活动公告 酒店资讯 大师经验 选材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酒店设计网资讯访谈大师经验 》 【设计师文章】叩问酒店设计师 ,我们如何缔造酒店的灵魂.

【设计师文章】叩问酒店设计师 ,我们如何缔造酒店的灵魂.(3)

时间:2011/10/26 11:45:04 来源:中国酒店设计网 责任编辑:ljz

  洪忠轩:最大问题是酒店建筑的设计和室内设计以及酒店管理功能三者,未能在酒店设计阶段连贯,一气呵成,各部件产生脱节。酒店建筑的目的是室内的合理使用,所以在建筑设计的同时,室内设计一定要同时设计,双方戓三方并重。并且后期的灯具、家具、饰品等,室内设计师都应负责到底,这样一个完善的酒店产品才能顺利合理的完成。

  7、您认为在酒店设计中,功能分区应该如何布局?

  苏仁豪:这个课题涉及的层面很广,简单的说,功能分区原则上分为前场和后场。在设计前场时,设计师需要从酒店客人开车进入酒店入口为起点,接下来逐步考虑客人在入住酒店时的交通流线从而设计出理想的水平及垂直功能分区。前场的功能布局还取决于该酒店的本身的定位及项目周边的环境。度假商务、会议型、精品、不同星级酒店在功能布局上的要求各有所不同的。另外酒店周边环境也会影响前场的布局,单体酒店与一个位于综合性项目中的酒店对布局也不一样。同时,国家的规范及评星标准也会直接影响布局。酒店的后场要为酒店前场提供后勤支持功能区,它的布局需要按规范,工程的设计及不同酒店管理公司特定的要求及习惯作出功能分区。

  张成喆:不太好回答的问题,除常规的布局形式外,还应当根据规模,哪一种类型的酒店,做不同的功能调整。

  洪忠轩:流线与功能区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总体和局部规划与设计中,都必须有机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并且将功能区域明确分开,组成"功能块"有利于经营管理,也避免人物流线混乱交错。

  举例来说,酒店中主要原流线为客人流线。包括主要出入口、团队出入口、娱乐健身出入口、宴会客人出入口。具体规划与设计中,住店客人从酒店主入口进出,经总台接待后,乘电梯进入客房。由于住店客人有餐饮和娱乐的需要,因而客人从客房乘坐电梯应比较方便地到餐饮和娱乐功能区域。

  在酒店主入口侧边专设供团队客人的出入口,并专设团队客人休息厅,休息厅应靠近通往客房层的电梯。团队客人流线是从团队入口到团队休息厅,再通过休息厅直接到客房层电梯,进入客房。

  宴会客人尽量直接进入餐厅,而不应从大厅穿过,可单独设置宴会出入口和宴会门厅。宴会出入口应有过渡空间与大堂及公共活动、餐厅设施相连,避免各部分单独直接对外。

  娱乐健身中心最好设立独立出入口,这样有利于承包经营,也有利于安全疏散。

  员工主服务流线应方便地连接各个服务部门,如客房、厨房、总台、工程设备房等区域,并应避免与客人流线交叉,即不要穿过客人的活动区域,更不能与客人的流线合一。

  酒店的餐饮、客房等部门的物流在对客服务中需要方便使用各种原材料和客用品;使用后,废弃和脏污的物品需要输出,进行处理。物品流线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a、提高物品输入输出的工作效率;b、遵守卫生部门的规定,清污分流、生熟分流;c、不应与客人流线交叉。

  水、电、汽、信息的提供则是酒店设备线要考虑的最基本的因素。影响设备流线的设计的几个因素为:A、安全可靠;B、隐蔽;C、便于维修;D、使用部门使用的方便;E、能源的损耗;F、环境污染控制;G、空间的充分利用。

  信息流线的设计则应保证有关部门之间信息的通畅,同时又要兼顾到必要的保密权限范围。设计时应对信息流线的流动路线、流线的终端进行分析,在布线中根据前面的分析合理铺设线路和设置终端。

  8.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酒店设计一方面尽力破除住宿、生活方式,避风港和剧场之间的界限,另一方面又极力重释旧时豪华酒店优雅的风情格调这一矛盾。

  苏仁豪:我觉得这两者并不矛盾。酒店是为人服务的,而不同的人对酒店有不同的要求或向往,因而酒店设计还是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上存在不同酒店品牌、提供不同酒店产品来迎合及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酒店设计不应该只注重潮流性也应该注重长远性。酒店设计需要顺应市场大环境的要求,因为酒店是一个长期持有的商业地产。至于所谓的“尽力破除住宿、生活方式、避风港和剧场之间的界限,又极力重释旧时豪华酒店优雅的风情格调”,这两方面是可以通过设计手法使他们共存在同一空间内的。豪华酒店的优雅的风情格调不等于超大套房,破除住宿、生活方式、避风港和剧场之间的界限也不等于 “virtual”及省略, 酒店的基本功能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太多 -为人服务。

  张成喆:酒店设计也无法排除时代性,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事情都会和西方有所不同,很可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被客观的评估和审视。

  洪忠轩:这应该看成是前沿时尚生活的消费方式和传统绅士型生活消费方式的区别。其实这只是两种不同消费群体的区分而已。我认为并不存在矛盾而是存在选择。

  9.您认为未来的酒店应该是什么样的?

  苏仁豪: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中国境内酒店将会遵循国家的政策导向而发展。这其中要以节能为主,那节能会在哪些方面影响未来酒店的设计能。让我在此作一些推测:(1)公共空间如大堂、宴会厅等的体量应该会缩小,以减少空调能量,(2)客房不会继续扩大,应该会保持一个理想的节能面积,(3)使用各种节能的设备,(4)建筑材料会多考虑远期的节能功效而非近期的投资力度。这意味着酒店的总建筑面积会减少,功能更紧凑,土建时对节能的设备及材料会相应增加。至于大家可能关注的外观问题,我个人不认为会有突破,理由很简单,二战过后,因为美国企业界及旅游业开始跨国的发展,牵动了对酒店的需求,在这 60几年以来,酒店的基本营运模式保持不变,科技上(尤其是跨国交通)也没有重大的突破,因此,我认为酒店,不会有突破性的改变。

  张成喆:整体的面貌应该是多元化的,有国际上大的酒店管理集团的酒店、度假酒店、精品酒店、本土风格的特色酒店等等,来适应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至于具体的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吧。

  洪忠轩:未来的酒店绝不可能定型,也不应该为其定型。因为永远都在创新和改进之间,但愉悦和舒适一定是永恒的目标……

 

 

苏仁豪

 

1990年, 美国肯萨斯大学建筑系荣誉学士,;2002年, 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国际工商管理硕士;新加坡管理学院会员;新加坡管理学院中国交流组会员。 参与并负责过多项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项目 . 项目遍布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各区域.其中包括新加坡 ,中国,台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印度,缅甸及菲律宾。

 

林振翔

 

1989年毕业于美国加洲长滩大学室内建筑设计系,获得艺术学士学位,1999年加入Henriksen Design Associates(HDA)设计公司。2003年回国后创建瀚力生酒店设计公司,亲自领导所有设计项目。2004年, 林先生所创建的广州瀚力生酒店装饰设计有限公司(Henriksen Design Associates(HDA)的亚太地区分公司)....

 

张成喆

上海涞澳设计公司设计总监。2001年,他成立了上海IADC涞澳设计公司,已完成众多不同类型的设计项目。世纪出版集团层出版过张成喆的专辑,汇集了近年他在房地产项目的部分设计案例,内容涵盖了样板房、会所等不同的空间类型。如万科华尔兹会所,假日风景会所,燕南园会所等都出自他的手笔。

 

洪忠轩

深圳市假日东方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连续三年获中国国际饭店业博览会“最佳饭店设计师”。2005年获邀赴美国波士顿举办作品展览,是2008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商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全国负责人。洪忠轩先生是最追求创意和原创的设计师,在酒店设计和文化营造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成就,是当代青年设计师代表性人物。

 

网友评论:


推荐设计|装饰|材料公司
推荐设计师
热点资讯
推荐装修材料
推荐资讯
推荐酒店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