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设计前沿 行业动态 百家争鸣 活动公告 酒店资讯 大师经验 选材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酒店设计网资讯访谈大师经验 》 【设计师文章】叩问酒店设计师 ,我们如何缔造酒店的灵魂.

【设计师文章】叩问酒店设计师 ,我们如何缔造酒店的灵魂.

时间:2011/10/26 11:45:04 来源:中国酒店设计网 责任编辑:ljz

  我们看到中国的酒店设计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与世界相融指日可待。但我们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也看到中国酒店设计的短板。中国酒店设计的特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精品在哪里?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什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展望。本期我们邀请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几位专业酒店设计师共同探讨这个问题。

 

张成喆设计作品
 

 

  1.与国际的普遍性和个性化比较,您觉得中国现阶段的酒店建筑设计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张成喆:基本上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但确实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跟国际上的酒店业的多元化比较,我们的经营模式还是大的酒店管理公司,其中用世界知名的一些品牌来占主导地位,最近可以看到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在一点点显现出来。

  林振翔: 应该是处于“起步”阶段,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个人认为既具有国际级设计水平又能提供本土服务的专业酒店设计公司会越来越多,定会创造出中国酒店设计领域新的高峰。

  洪忠轩:从国际酒店普遍性来看,中国酒店较为中性.大部分处于模仿或借鉴国外实例进行“引进”阶段。如从个性来看,更显苍白!敢于树立个性文化的酒店较少。中国投资者自古以来就较为保守,如无过往实例,绝不敢越雷池半步,这便造成酒店建筑设计处于创作瓶颈。当然,个别个性化、风格化较强的近年也有小部分处于萌芽状态。好的酒店建筑是树立于城市或地区中最大的广告牌,如果投资者能认识到形象品牌层面的话,那么设计水平和方式将会出现。

 

洪忠轩酒店设计作品
 

  2.有一段时间,大家批评中国酒店建筑的风格,穿了身洋衣洋裤,缺少了自己的风格,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呢?您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在酒店设计中的运用的?

  苏仁豪: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把中华传统文化狭义化,二是对酒店行业的商业运作存在误区。首先,在酒店设计中的运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问题。我不认为在设计酒店时没有运用明显、具体的中国元素就是没有在其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早已融入到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之中并为世人所运用 (注:所有曾经兴盛过的人类文化都有贡献 ,我认为它们已经融合成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一些比较贴切中华文化的理念如 ”天人合一”,在诸多建筑型态中都可以找到这种平衡、和谐、以人为本的元素。更具体的例子是中华文化中的风水学(我这里指的是有科学依据的风水学),不仅对现在中华建筑设计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甚至也倍受世界各地设计师的关注并借鉴。因此,中华传统文化在酒店设计中的运用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无可否认酒店建筑,特别是大型酒店建筑,从来就是城市中的地标。在任何一个城市或景区中,酒店建筑都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

  酒店不是博物馆,它是必须遵循市场运作的房地产业,不能仅仅是一个观赏性的艺术品。因此,各个酒店项目的建筑风格应该因地制宜,因开发条件而异。一个酒店如果要成功运营并为业主带来理想的现金流,该酒店在市场上的正确定位、了解该市场的客源组成、明确业主本身的企业文化背景及资金实力和锁定适当的酒店品牌都是决定酒店最终建筑风格的重要因素(当然这里面还有规划及设计的指标)。唯有清楚所设计酒店的服务对象(使用者),设计师才能制订整个项目的方向。酒店建筑风格定位是一个综合考量的结果,不应是建筑师主观片面的指导,也不应是直白的单方面认为“中国酒店建筑的风格,穿了身洋衣洋裤,缺少了自己的风格”。

  张成喆:还是和发展的阶段性有关,但近期一些新的酒店案例让我们看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但如何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和挖掘,也是近几年在设计圈子的热门话题之一。

  林振翔:目前,部分中国酒店建筑的风格千篇一律互相抄袭,缺乏自身的特色,由于盲目抄袭无法领悟其中精髓,无法把风格完整诠释出来,这固然导致穿洋衣洋裤的现象。以中国传统文化在酒店设计中的运用为例,人们总会有这样的定性思维:中国人做中式风格一定会比外国人做得好,外国人对中式风格的领悟也一定不如中国人。但事实其实不然,很多国际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钻研精心后领悟其中精髓,消化并运用到酒店设计中,做出来的效果充分体现出中式风格的神韵,这令人很想象到居然是出自外国人的手笔。在此我想说明的是,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室内设计风格,对于设计者必须完全掌握其中精髓并融入设计理念,才能做出既有自己独特风格品位又地道的作品

  洪忠轩:长时间酒店是一种被动产品,大多是投资者应当地政府要求或地产项目配套任务而兴建的酒店,这类酒店之投资者缺少酒店建设和经营的经验,所以通常派出一些“骨干”到境外考察一番。这些人一般被一些豪华型酒店或赌场型酒店所吸引,所以带回了一身自以为代表“奢华”的洋衣帽,结果造成中国当前酒店业存在“傻大”般不中用的建筑和混乱的室内格局。

  我并不认为中国酒店一定要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是中国的,因为每个酒店不可能都是“国家迎宾馆”,关键是该酒店自身的经营定位,想要锁定哪些客户群。如果真要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渗透进酒店的文化设计的话,则应从中国的“神、气、韵”三字着手,创造出一种精神哲学空间,增加空间予人身心的舒适感。体现中国文化气质酒店的特点,从而增强酒店的文化商业价值。

  3. 您认为在做中国酒店的规划设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你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张成喆:在国际化的标准下,如何做具有浓厚当地特点,甚至风俗人情的东西是不可回避的话题,毕竟一座大规模的酒店,也是当地的地标之一,甚至是游客对一座城市的最初印象,而不只是千篇一律的面孔,没有当地特征。

  林振翔:以我们的设计流程为例,我们沿用国际专业设计流程,设计分为五个阶段,务求使项目每个阶段达到国际标准:第一阶段:项目分析策划及规划,此阶段工作解决酒店实用性问题;第二阶段:方案设计,此阶段工作解决酒店设计美感问题;第三阶段:扩初设计,此阶段工作解决设计可行性问题;第四阶段:施工图及大样,此阶段工作解决造价控制问题;第五阶段:现场施工监管与协调,此阶段工作主要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与设计的细节冲突问题。所以设计最重要和最终的目的不仅限于解决把建筑物或酒店的室内装饰设计问题,而且还协助投资方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有效控制成本和工程造价。

  洪忠轩:酒店的规划中至少注意:一、入口前平台的适合宽度,太挤迫则室内再合理舒适都无法吸引高端客户;二、考虑室外的照明方式和广告位;三、室内外景观面的朝向预设;四、流线组织应合理布局。

  酒店设计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流线设计了。流线包括人流和物流,应注意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的有机组织,宾客流线和后勤的分流,决定了一个酒店后续服务品质的高低。合理分离尤其便于人和物的管理。不然将产生混乱,并浪费人力和资金成本。

网友评论:


推荐设计|装饰|材料公司
推荐设计师
热点资讯
推荐装修材料
推荐资讯
推荐酒店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