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酒店市场的新表现
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酒店市场的新表现:品牌多样化、中低端品牌高端化、本土化、特色服务市场化。
中国酒店业30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道路,已经从引进、模仿开始走向自主品牌的时代,正迅速和国际化接轨。当前中国酒店市场的格局呈现出国际品牌酒店和国内异军突起的本土品牌酒店、众多的单体酒店等展开博弈和竞争的态势。
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已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国际品牌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五星及奢华酒店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开始向这些国家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如佛山、宁波等地)和省会城市(成都、武汉等地)发展,同时二三线城市的中高档商旅酒店代表最广泛的市场需求,其热度将伴随城市化率的提升在未来10年持续增长。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2013年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STRGlobal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7月,中国地区的高档酒店包括超高档、奢华及高端酒店已占现有酒店市场的65%,而未来三到五年内,整个亚太区还将新增1642家酒店,其中691家布局在中国,占亚太区新酒店项目的56%,且这些酒店大多定位高端及奢华品牌。
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的成功最终让中国酒店人明白,原来HOTELCHAIN(酒店连锁)是这么回事——集团化、品牌化、连锁化是其核心特征。在国际酒店品牌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的刺激下,中国酒店人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待众多国际酒店品牌,我们既要有“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决心和目标,也要有拜师学习的心胸,用发展的眼光、变革的决心、创新的胆识实践中国酒店业。
笔者将国际酒店品牌在中国酒店市场的新表现总结为四点:酒店品牌多样化、中低端品牌高端化、国际品牌本土化、特色服务市场化。
新表现之一:酒店品牌多样化
中国酒店业是最先对外资开放的行业之一,发展极其迅速。自从1979年首家中外合资的北京建国饭店起,现在已经有41个国际酒店集团的67个品牌相继进入中国。
说到进入中国的全球酒店业的国际品牌数量及品质,不得不提及《国际酒店品牌的等级分类》。华盛国际(HVS)在欧洲和美国出版的《酒店品牌等级分类表》,已经成为海外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上投资参考的重要依据,是投资酒店最直接的投资手册。国际上有的将饭店分成Deluxe、Luxury、Upscale、MidscalewithF&B、Limitedservice、Motel等类型(LimitedService类型饭店下又分为MidscalewithoutF&B、Economy和Budget三种类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HVS将全球酒店品牌分为6个等级:分别是Luxury(奢侈豪华)、UpperUpscale(豪华或超高档)、Upscale(高档)、MidscaleWF&B(带餐饮的中档)、MidscaleW/OF&B(无餐饮的中档)、Economy(经济型)。
国际品牌在市场上的信誉度往往高于某个国家制定的标准,而且都有非常明确的市场定位。如当年的假日酒店(现隶属于洲际酒店集团)开始进入中国时,推出的只有假日品牌(HolidayInn)一种,随着中国酒店市场的成熟及发展需要,目前洲际集团的多个品牌,如假日、皇冠假日、洲际、智选假日等品牌均已登陆国内,并分别定位于不同的需求市场。洲际旗下英迪格这类高档精品酒店品牌也进入中国,如上海外滩英迪格酒店。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洲际酒店集团推出了特别为中国旅客打造的华邑酒店及度假村(Hualuxe)品牌。
国际酒店品牌进入中国,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具备最适合中国市场所需的酒店品牌,而并非盲目的推广高端奢华品牌,从洲际酒店集团在华三十年发展进程可见一斑。洲际将国际品牌引入中国的过程显然是“走一步,看一步”,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先中高端(假日),再高端(皇冠假日),再奢华(洲际)和中低端(智选假日)一并引进。
另一方面,国际酒店集团进驻中国,都会根据中国市场特点进行规划和布局。城市的商务环境竞争力、人口规模、交通发达程度、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周边城市群发展水平,是国际酒店选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一般的规律是先考虑一线城市,再发展二三线城市;先城市中心,再度假胜地。但也不乏特例,如悦榕庄品牌在中国的发展,是先有拉萨、丽江的悦榕庄,再有杭州、上海的悦榕庄。
很多酒店业主在选择和国际品牌合作时往往需求和国际酒店集团的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经常遇到三、四线城市的业主希望引进万豪、威斯汀乃至更加高端的品牌。笔者曾经和某国际酒店集团中国区业务发展总监交流,他一句道破,“一般先考虑一线城市,再发展二线主要是各省会城市布局,最后才会考虑下面的省辖市及个别发达城市或政策倾斜城市”。所以说如果业主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都没有建设这些高端奢华品牌酒店的话,如想引进这些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笔者认为酒店业主所拥有或拟建的酒店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所选择的酒店管理公司的客源市场应一致或接近。目前国际酒店品牌优先发展的是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等)、区域中心城市(如省会城市等)、次区域中心城市(如山东济宁、河北邯郸、河南南阳、湖北宜昌、湖南株洲等)或旅游城市(如三亚、桂林等)等。
中国酒店业主在和国际酒店集团签订管理合同的时候,一般希望能约定在酒店所在某个区域内甚至同一个城市内不得有第二家该酒店品牌进驻,但现状是,同一集团内数个品牌扎堆甚至一个城市内数个同一品牌酒店的形象并不少见。如宁波有多达6家豪生酒店,再如广州拥有3家皇冠假日酒店、2家假日酒店,临近的佛山拥有1家洲际酒店、1家皇冠假日酒店,中山拥有1家皇冠假日酒店,这8家会产生一位洲际酒店集团中国区某一区域总经理,同时一般也会兼任其中某一家酒店的总经理。还有一种现象是一个酒店集团会在一个城市同时开2个品牌,并为同一个酒店业主,如杭州海外海皇冠假日酒店和海外海智选假日酒店,这样就是一位总经理管理2家酒店。
但无论怎么说,中国酒店市场发展之迅速,已经不能不说在世界上是个奇迹,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品牌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出现在中国内地的新开业酒店名单中。特别是这几年,随着近年来酒店业的狂飙突进,五星级酒店已经不能满足那些追求极致生活的中国人,一些地方政府也希望通过酒店品牌和品质的提升来拉动富有人群产业的发展,如游艇、公务机和高尔夫等。于是国际酒店集团旗下的高端奢华(Luxury)品牌开始瞄准日益成熟的中国酒店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