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店业发展观察:摘星降级为了何
北京市旅游部门最近作出的两个决定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都引起了较大震动:去年12月,北京131家星级饭店被取消星级;今年2月,11家A级景区被取消定级,5家4A级景区被责令限期整顿。
这是北京市近年来开展的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检查最细的一次景区和饭店复核。前所未有的处罚力度,彰显了北京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环境、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决心和信心。
“摘星降级”不是目的
2011年12月6日,100多家媒体同时刊发或转载的一条消息引起全国旅游行业的关注:北京131家饭店被取消星级。经过重新评定,北京市的星级旅游饭店由原来的729家下降到598家。
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司长李任芷对北京市旅游委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北京此举应该放在北京正在建设国际文化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的背景下看待。这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评定是星级饭店的做法,为各省市旅游局带了一个好头。
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秘书长许京生表示积极支持北京市旅游委做法。他认为对达不到星级饭店标准的就是要取消资格,以维护旅游星级饭店的名誉。
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及评定》,北京市于2011年11月开始对全市211家A级景区进行全面复核,复核内容包括: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旅游购物、综合管理、资源和环境保护等,对于达不到分数的予以降级或摘牌处理。
据北京市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复核,全市200家1A至5A级景区中,184家A级景区达标,达标率为92%;16家A级景区因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设备设施不达标或停业等原因,被取消A级景区资格或限期整改,不达标率为8%。截至2012年2月,11家A级景区被取消定级,5家4A级景区被责令限期整改。
北京市旅游委缘何对星级酒店、A级景区连出重拳?该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摘星降级只是北京市旅游委规范旅游环境的举措之一,是提升北京旅游服务质量的一个手段。
北京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饭店分会会长徐锦祉表示,在我们看来,摘星、降级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我们的目的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让旅游的硬件和软件水平更高,纯洁“星级饭店”“A级景区”这一称号,让市民和社会对品牌产品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对旅游星级饭店、A级景区的严格复核只是北京市旅游委在2011年实施“环境、管理、服务、素质、保障”五大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1年,北京旅游部门以行业建设、公共服务、乡村旅游、品牌活动为重点,全面规范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非法“一日游”经营是北京旅游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一个顽疾。为此,2012年,北京市旅游委持续重拳打击,基本建立起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属地全面负责,整体协调联动”的综合治理机制,有效维护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北京市还特别强化了京郊旅游的管理工作。2011年,全市召开了首次京郊旅游发展大会,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五大重点工程,加快区域开发、环境建设、品牌培育、宣传推介、素质提升等五个方面19大项的重点建设。目前,全市已有市级民俗旅游村207个,市级民俗旅游户997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此外,北京市还强力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了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为201家A级景区配备轮椅1100台,为142家3A级以上景区配备无线讲解器1100套,为142家3A级以上景区配备安全标识牌19080块,改造A级旅游景区及游客集散聚集地公共厕所50个;建立全市旅游咨询服务站373个,A级景区增设142个咨询站;建立了20多支旅游志愿者队伍,招募旅游志愿者1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