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巴德冈(BhaktaPur)的气息
等我们的车一路尘土飞扬最终停在著名的“师子门(Lion Gate)”门前的时候,巴德冈(BhaktaPur)已是黄昏了。这个加德满都河谷最早的村落,马拉王朝时期至今最具中世纪氛围和艺术气息的城市,在金黄的夕阳渲染下更加让人恍惚,以为重新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已经忘记来尼泊尔多少天了,反正从加得满都到帕坦再去博卡拉转回来,这是我们的最后一站。来之前就听多人推荐过,巴德冈的车和人都相对其他两个城市要少。没有太多的喧闹,巴德冈是一个值得留下来住上一段时间慢慢体会的城市。
下车后直奔售票窗口,掏出护照自豪的递进去“namaste,我们是中国人”尼泊尔人天生脾气好,性格温和。对中国人是更是相当的友好。走在路上常有人凑过来打招呼。前几天在布达哈的时候。在马路边刚站了一会儿,一个30岁左右的中年人就凑过来“你是中国人?”“是的”在国内生活习惯了,对外界事物高度警惕性便成了条件反射,那怕不是在广州火车站,在其他的大路上要是一个人这样主动同你套近乎,就算勉强搭理,估计心里也会嘀咕:“这个家伙接下来会耍什么花招,我得小心点”。但是这时我却错了。我警惕地打量着他,便不再作声。那人似乎没注意到我的表情,继续自顾自地用生硬的中文说道:“中国美国不好,尼泊尔美国不好,中国印度不好,中国巴基斯坦好,尼泊尔印度不好。尼泊尔中国好。”我一听乐坏了。接下来又同他聊了几句。看得出他并不是一个拉客的导游,和我搭腔估计是为了练习他那蹩脚的中文吧。尼泊尔以旅游业为主,在各个景点收费对南亚国家基本都有优惠,对中国人那就更是相当的厚道了,优惠的幅度更大。所以这些天来我形成了个习惯,不管是在小店里买纪念品,还是坐出租车,还是住酒店,或者买门票只要是往外掏钱的事我都要特别声明一下,我是中国人。往往能得到意向不到的优惠。(不过听说现在的尼泊尔人学乖了,对付爱杀价的中国人,报价的价格要比欧美人高)而在巴德冈对中国人的优惠更是厚道中的战斗机,2天的票只要**元。
买完票我们并没急着进去,就在大门不远的地方小转了一下。背着一大包四处逛太累了,得先找个地方安顿下来。来尼泊尔之前我们总是担心很多问题。担心没地方住,担心吃饭碰到黑店,担心语言不通……所以我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查资料,设计路线,找攻略,行程做得细到每餐饭在哪里吃。可是一下飞机我们就明白了花了那么多时间做的东西其实是废纸一张。尼泊尔虽然贫穷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不过这里的人大多淳朴,简单,老百姓在众神的庇护下,无欲无求,乐观快乐。来这里的第一大意外就是发现住酒店居然不要先交押金,走的时候结帐就是。来了这么多天,找酒店住便是轻车熟路了。果不其然前面一个小巷里就有家看上去不错的家庭酒店。走到门口发现几个看上去无所事事的人围着一台气油发电机发呆。看他们冥思苦想的样子我就知道,今晚估计又是个无光之夜。我也凑过去冒了一句“发电机坏了?”算是打了个招呼。“是啊”。一个略胖的中年男子站起来回答道。估计这就是老板了。尼泊尔水资源是相当的丰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便是首府加德满都也无法保证24小时供电,所以商家基本上都是自备发电机。要不生意没法做。听说是尼泊尔欠了印度一大笔钱,电都送给他们抵债了。开房的手续一如既往的简单,看好房间填张表谈了个价格就算成交了。当然是没有电,不过根据我们的经验,半夜多半会来电,具体什么时候就未知了。我们熟练的卸下背包拿出所有的电器设备插上电源,带上手电和像机把门一关就出去找吃的去了。什么时候来电就充会吧,能充一点算一点。
等我们从酒店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不过天空依然还是深蓝色的,日落的的地方有一抹金黄色的云霞,衬托城市的轮廓。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气息。我们穿过“狮子门”面对黑天神庙(Krishna Temple),拿出像机随意抓拍了一张。拍出的效果却令我惊叹不已。经过相机的处理,已经看不出繁琐雕刻细节的各式神庙,只留下变化丰富的多重式屋顶轮廓,与广袤的天空形成反差变成剪影。也正是这个剪影却更能激起我对历史的充分遐想。如此时空穿越过后却深醉其中不愿回到现实。与很多国家的历史古迹不一样,这个建造于700年前的巴德冈皇宫广场并不是完全仅供人们参观的地方。在这里除了皇宫以外,大部分建筑至今仍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尼泊尔人有的是悠闲时间,白天在这里晒太阳,晚上在这里看月亮。他们常坐在台阶上看风景,也是游客常看的风景。大部分的时候就算是路过,那也要顺道朝拜一圈。尽管是天黑了,神庙的台阶上依旧三三两两坐了不少看上去无所事事的人,青年老少一应俱全。巴德冈皇宫广场相对加德满都和帕坦皇宫广场来说更加宽阔。没有加德满都皇宫广场那般车流不息,也没有帕坦皇宫广场那般建筑密集。所以在这个广场中,悠闲的生活气氛足可以渗透到这里空气中的每个分子之中,几个小孩在砖铺的广场上追逐嘻闹。还有个学生模样的小伙在笨拙地学习驾驭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远处稀稀拉拉还有部分游客恋恋不舍在这里仰头转悠。每个人就这么被相互感染,病毒般互相传播。
我们穿过广场走进一条小街,一路寻找合适的餐厅解决晚餐的问题。小街上没有路灯,两边的店铺里微弱透露出点点烛光。间隔不远偶尔有些店铺依稀有点稍亮点的灯光。巴德冈的街道并不宽,尺度非常适宜步行闲逛,这些红砖铺砌的路面大多都可以通行汽车,不过两辆小铃木(SUZUKI)会车都有点困难。还好的是相对加德满都来说这里的汽车就少太多了。偶尔通过的汽车完全没有打破街道所拥有的闲散氛围。摩托车也是有的偶尔一两台穿插在晚上黑灯瞎火的街上,突突冒烟而过,灯光随意地在凝滞的空气中划过,搅动散落在小街上沉积的历史尘土小许。街道两边的建筑大多已分辨不太清建造的年代,在这里步行容易恍惚。感觉时间好象就停滞在中世纪。即使几座新建的房子也是延续了传统的材料和工艺、红砖墙雕花木窗、低矮的门口,百千年来一如既往毫无改变,完全溶解在厚重的历史痕迹之中。我们打着手电摸索着前进。两三分钟后豁然开朗,陶马迪街旧城广场(Taumadhi Tole)映如眼帘。依旧是各种神庙。精美的石雕、陡峭的台阶、繁杂的木雕、土红的砖墙、舒展的屋檐。这些随处出现的标志性符号汇合成一种语言,从古到今一直在表达着尼泊尔人对神的敬畏、对人生淡括、对来世的憧憬。站在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 Temple)高高台阶之下仰望月亮,明亮的圆盘大大的悬在五层叠加屋顶之上。看着深燧的蓝色映衬出神庙复杂的轮廓,我如同台阶上的高大石雕一样凝视远处同一个方向,守护着这份温和而安详的思绪。铛--铛--铛--铛--铛--铛铃声不时在耳边响起,虔诚的尼泊尔人随时可以以敲钟的方式神对话。不管你是否拥有共同的信仰,你都会彻底领悟这单调的铃声,每当听到这些都会让你抛弃所有烦恼和欲望,甚至于忘记你自己的肉躯存在,一切都随着朝供香火的檀香飘散而去……。
在陶马迪街旧城广场我们找了个视野比较好的楼顶餐馆。靠在栏杠边上,一份尼泊尔奶茶一份咖哩饭,头顶一轮明月,远看城市的灯光点点,有高楼大厦,没有霓虹闪烁,没有车水马龙。这是一个浮华褪尽的人间净土。**的气息犹如威力强大的洗涤剂,只要浸淫在里面就会脱胎换骨光亮如新。俯览陶马迪街旧城广场,天已经黑了,广场一片漆黑不见人影,只听到拜拉那神庙(Bhairavnath Temple)下面,叮叮哐铛传来一阵阵没有节奏的乐队合奏声音。金属敲击声中夹杂着笛声,混合些自顾自的拍鼓声,隐隐约约好象还有人在伴唱,仔细听还能分辨出有人在弹弦吹笛,不过也只是偶尔冒出一阵阵好象在宣示他的存在。这些全混合在一起倒象似在举行某种仪式,也象是晚间的自娱自乐的节目。这音乐其实就同尼泊尔人生活一样,散漫而自在,平和而随意,喜怒哀乐全由一种腔调来表达。这种情绪的表达我们无法分辨,可能也无法理解。
旅行就是一次次心灵的朝圣,行走在陌生而未知的世界里,在体验和感受之中释放自己的灵魂。而在现代都市生活久了的人,内心中往往充满着对物质的欲望,名和利的争夺,生存的压力。或惶恐、或徘徊、或颤栗、或紧张。这个时候一定会有种无形的力量在驱赶你,该去旅行了。尼泊尔应该就是你此行的目的地,这个挂在喜玛拉雅南坡的雪域圣地众神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