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涨价对酒店服务的峭刻挑战
初看标题,似乎有些因果关系的“无厘头”,如恩格斯曾经形容过“猪与数学”那般丝毫难以彼此牵扯关系。茅台酒与酒店服务二者之间,无论是行业的分工,还是产品属性分类,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干。
但是,经过笔者仔细观察,茅台酒的涨价对酒店服务挑战,尤其是对酒店餐饮服务产生的挑战,确实是“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存在的现象。
其实,管理中一直存在“产品的升级、替代会更新或淘汰相应的工作、服务流程”规律。把握了这条规律,我们职业经理人就不难理解对于某些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必然存在一定的因果互动影响,从而把脉问题症结,对症下药,最终达到问题的迎刃而解效果。
那么,茅台酒涨价是怎样产生了对酒店餐饮服务的峭刻挑战的呢?
茅台酒涨价颠覆传统的饮酒形象
一直以来,对饮酒的人,大伙心目中的形象必然是根深蒂固的,什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如“水浒”中成功塑造的江湖豪杰,绿林形象。至于当今社会上端杯一仰而尽,豪气干云,如一首打油诗中的表述,生动贴切,栩栩如生:
喝酒象喝汤,此人在工商!
喝酒象喝水,肯定在建委!
喝酒不用劝,肯定在法院!
举杯一口干,必定是公安!
一口能干二两五,这人一定在国土!
喝掉八两都不醉,这人他妈是国税!
白酒啤酒加红酒肯定是个一把手!
酒后啥子都不怕,领导必定在人大!
成天喝酒不叫苦,哥们高就在ZF!
一夜喝酒都不歇,保准任职在政协
这首诗歌中的饮酒群体,细分析来,有如下关键特征:江湖习气很重,品位不高,几乎都是男行,县级机关基层干部,即使是诗中描述的“人大、政协”,从语气分析也不过是一般办事员级别或小科长那样的“一把手”。最根本,这群哥们喝的酒一般不超过二类档次,即中档酒,偶尔也包括酒徒们顶礼膜拜的“茅台酒”。对他们来说,喝茅台酒是一种荣幸,如同信徒荣获被教主开光的珠宝玉器荣耀光环。
但是,那是未涨价的茅台酒。
伴随着茅台酒价格逐步攀高,这个东方圣土上的物华天宝,对于那些动辄“喝酒像喝汤”、“喝酒像喝水”的原教旨饮酒土著群落已经渐远渐行而去,最终形成今日彻底抛弃他们不可逆转趋势或结局。
茅台酒掌门人季克良近期面对媒体“此地无银三百两”式解说“茅台酒价格比不上动辄几千上万甚至十几万的红酒洋酒”,便是鲜活例证。
行文至此,有读者可能会迫不及待问:茅台酒涨价何以有了对酒店服务的“峭刻挑战”?
那就是喝茅台酒的群体发生了嬗变。其价格从2000年的200多元一瓶涨到目前的2000元以上,10年间售价涨了10倍,尤其从2010年初开始,更是“一飞冲天”。
价格地位改变后,随之而来的消费群体跟着发生变化。
这些消费群体用季克良的话,不外是“文化界、商业界、企业界等方方面面的宴饮,都少不了茅台酒,这很正常”。
这类消费群体,与打油诗中“大碗喝酒”粗豪又老土形象与气质有天壤之别。他们从地位、职位、头衔、学识到各类男人、女人,无不是气度不凡、雍容华贵,或举止优雅、天生丽质等等不一而是。
他们这些人有极高的生活质量标准:五谷杂粮入肚保健,菜蔬鲜果瘦身美体,住豪宅不忘寄情山水,打高尔夫也丝竹弦歌不绝,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天地间精英骄子。
但是,这些人也难去凡人俗世难忍之隐,就是吆五喝六去楼堂倌所高会高饮。平日里,他们正经危坐,清茶杯水、滴酒不沾,历来有“三不说法”的经典话语:一般的酒不喝,贵人不喝一般的酒,喝的酒肯定不一般。
更何况茅台酒早就有《科学验证:国酒茅台有益健康》权威标杆和健康饮品的制高点,这些要素对于今天的达官贵人、精英白领无疑是极尽诱惑力,难怪一听说喝茅台酒就趋之若鹜。
但贵人雅士喝茅台酒之急与豪放老土的“大碗大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