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酒店“出走” 汉庭更名(2)
出海
去年9月2日,锦江之星与菲律宾上好佳(国际)签约,通过品牌授权使锦江之星正式落户菲律宾。时隔2个月,锦江之星再度与法国卢浮酒店集团签约,以品牌联盟的方式亮相法国。今年6月5日,与韩国SANGWONHOUSINGCO.LTD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合同,首家在韩国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将落户首尔。
这些合作存在很多机缘巧合。
以与法国的合作为例。2008年金融危机前夕,喜达屋资本考虑收购锦江之星的资产,但由于种种原因转投法国卢浮酒店集团。虽然收购没有谈成,但喜达屋资本促成了卢浮和锦江之星的合作机缘,双方洽谈五个月之后,锦江之星与卢浮麾下的Campanile达成了品牌联盟。
李予恺亲自挑选15家门店,与Campanile的15家门店在双方的网站和酒店大门挂双品牌,并增加对方的语言服务、早餐品种、电视频道等等,但不干预对方的管理。双方还选派管理人员到对方的酒店交流。交流过程充满磨合。一个有趣的故事是,法国人煮粥时米和水的比例不对,一大锅粥做得像泡饭,锦江之星的交流人员在学习之余,就教他们怎么熬粥。“通过合作,不仅扩大了双方的知名度,也为彼此积累了客源。这本身就是扩大国际视野的好机会。”李予恺说。
目前,锦江之星与菲律宾、韩国的合作酒店尚在筹划,预计明年开业。
锦江之星在国际化合作中保持着稳健的姿态。三个国家虽然合作方式不同,但都只是品牌输出。李予恺告诉记者,锦江之星有机会去欧美收购拥有两三百家门店以上的品牌酒店,但自身的管理、人才、系统目前还跟不上,等条件成熟之后会考虑其它出海方式。锦江之星正在打造多语言服务系统,也在招揽国际化人才,毕竟上述国际合作还是给内部管理带来不小的挑战。
相比锦江之星的品牌输出,格林豪泰则选择在国外购买现成酒店,输出人力物力。
今年年初,格林豪泰在旧金山购买了一家酒店。从去年开始,徐曙光加大了东南亚地区的布局,为此成立了专门的国际部。如今,格林豪泰与越南、印尼、印度等不同国家和地区达成了一些战略合作协议。
不难看出,格林豪泰的出海路线,与东南亚的经济形势和中国人的出游半径紧密相连。
徐曙光希望,通过一站式服务,让在国外旅行的客人享受同样的会员优惠、同样的折扣、同样的积分。另一方面,他也想为优秀员工拓宽海外成长空间。
在东南亚的扩张他也准备采取购买酒店的方式,“租赁的话,你不知道业主是什么心态,什么时候会涨价,我觉得这个风险太大。”显然,国内房地产为酒店物业带来的影响让他心有余悸。
徐曙光对海外发展充满信心,“国际化道路必须要走,汉庭、7天、如家都应该抓紧把国际部建起来,失去这个先机就麻烦了。”不过,恰恰是行业领先企业如家、汉庭、7天目前似乎都没有出海的打算。
如家坚定地走国内路线。孙坚说:“如家在国内一年开350-400家酒店,我们还是年轻的孩子,没有精力向外发展。对中国公司来说,最大的吸引力是市场机会。进军海外的吸引力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觉得做企业还是要务实,踏踏实实地把中长线工作做好。”
7天相关负责人说,对于海外扩张,7天一直在关注类似机会,但暂时没有更详细的计划。季琦则表示,未来汉庭将会打造成一个世界级酒店,一定会在海外发展,他认为最好渗透的是亚洲,尤其是华语区国家,但目前还没有具体规划。
在中国饭店协会顾问张明厚看来,这些在国内市场做得很好的品牌,没有海外扩张的计划,是因为它们在境外上市,境外投资者很看好国内市场,作为上市公司很多时候需要顾及投资方的想法。
为了逃离刺刀见红的既有市场,升级、下沉、出海成为经济型酒店的新走向。未来市场充满了诱惑、机遇和风险,当然也会很灿烂。季琦说,未来5-10年,是上演大片的时代。但大片都是以场面壮烈著称,经济型酒店面临的会是另一个残酷的红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