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最后接手莫泰 经济型酒店春天已过?
曾经看好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前景,2005年大摩进入莫泰,因“对赌”拿到了莫泰88%的股权。
今年3月15日开始,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和美国黑石集团、法国雅高集团等一批国际PE与酒店管理集团集聚上海,就转让59%的莫泰连锁酒店(下称“莫泰”)控股权展开了紧张谈判。
日前记者获悉,大摩已将报价从10亿美元下调至6亿美元,消息传出后,之前围抢莫泰的如家、7天、汉庭等经济型酒店集体失语。谁又将会成为最后的接盘者?
售价降至6亿美元
去年底,大摩宣布计划出售旗下莫泰酒店管理集团59%的控股权。今年2月25日开始,莫泰的第一轮竞价吸引了国内外十多家企业,据悉,最高报价来自汉庭的5亿美元。大摩开始对参与竞标的公司进行考察和审核。
据了解,莫泰值钱的资产是276家门店的未到期租约以及多年品牌价值,大摩对59%的股权要价10亿美元。参与谈判人士告诉记者:“这已是大摩再三退让后的底线,该出价是大摩五年投资期内全部投资价值的两倍溢价。 ”
以行业市盈率和2010年息税前利润率作横向比较,起步定位与莫泰类似的汉庭连锁酒店分别为31.40倍和4.46%、如家快捷酒店为29.50倍和7.98%,莫泰调整后的估值水平大幅低于同业,大摩明显在甩卖。
参与谈判人士告诉记者:“这已是大摩再三退让后的底线,大摩累积增持莫泰,已投入了23.95亿元人民币。 ”以23.95亿元计算大摩投入产出比,相对于本次10亿美元售价,增值3.7倍。
3月15日,大摩将入围的四家公司锁定在如家、7天、雅高和汉庭等经济型连锁酒店中,并继续就转让莫泰控股权展开了紧张谈判。但大摩死咬10亿美元的报价不肯松口,谈判一度陷入僵局。
3月21日,摩根士丹利给出了“72小时”的答复期,但四家意向竞购酒店企业中,雅高和7天均未按时递交投标书。 7天创始人郑南雁此前在微博上回应称,大摩的开价是“天方夜谭,痴人做梦。 ”
3月29日,在最后“72小时”的答复期后,无人接盘。第二轮竞标流拍。
4月初,第三轮竞价开始,大摩不仅把价格从最初的10亿美元下调至6亿美元。出乎意料的是,之前曾积极参与竞购的如家、汉庭纷纷撤退。大摩的买家已从最初的十几家公司到如今寥寥的几家外资酒店企业。
降价出售莫泰,让人感受到大摩这次是“动真格”了。 6亿美元的报价已经与汉庭等竞购方第一轮的报价十分相近,但却引发了退出潮。
上市未果遭“放弃”
资料显示,莫泰于2002年由上海美林阁酒店及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和大众交通联合创立,注册资金1500万元。从2005年开始,莫泰借助大摩全球房地产第七期基金所投资的2000万美元起步,由一家只有25家连锁店的中小经济型酒店,迅速扩展到2010年年底拥有276家门店的全国大型连锁酒店。目前莫泰旗下拥有MOTEL168、MOTEL268等多个酒店品牌所有权和经营权。
入股莫泰后,大摩谋划将莫泰拿去美国上市,其间摩根士丹利还追加了两笔投资。不过,由于遭遇金融危机,上市想法最终并没能实现。
目前,莫泰的股权结构大致是,摩根士丹利拥有59%的股权,美林阁创始人沈飞宇拥有超过30%的股权,剩下部分为高管团队持有。
有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莫泰经营情况并不理想,以酒店业最为关心的入住率来看,莫泰的入住率只有75%左右,远低于如家、7天等超过95%的水平,这说明莫泰的盈利能力并不高。
另一方面,国内排名靠前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如家、汉庭和7天都已经上市,而排名第五的莫泰却迟迟没能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2005年和莫泰几乎同期引入外资投资者的如家,上市时市盈率超过180倍,投资超过五年的莫泰在投资期内两次上市搁浅,也从2005年投资时业界排名第三跌至2010年年底排名第五。
上述原因,让莫泰的主要投资方摩根士丹利急于出售,以免陷入被动局面。去年底,摩根士丹利放出消息称,将出售所持有的莫泰连锁酒店59%的股权。
而据知情人透露,大摩降价的背后,是摩根士丹利房地产基金急需套现返还出资方收益的事实。大摩原计划收购莫泰后在2007年将其运作上市,但金融危机的突袭,让莫泰上市计划一再流产。今年4月,大摩旗下运作莫泰的房地产基金到期,大摩被迫变卖莫泰59%的控股权,以获取大量资金流。
经济型酒店春天已过?
记者了解到,目前传闻最有望接手莫泰的是喜达屋联合锦江之星、雅高联合黑石资本。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形势来看,雅高因为业务发展需要,成为最终莫泰接手者的可能性最大。但未来不管是喜达屋还是雅高收购莫泰,都不会对国内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排名造成太大影响,而且如家、汉庭、7天也会松一口气,不用担心对手的规模扩大对自己造成影响。
一位曾参与第一轮竞标的买家认为,莫泰在经济型连锁酒店中的 “鸡肋”特征很明显,276家门店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与其他几家经济型酒店的市场业务重点雷同,任何一家消化起来都很吃力。而如家、7天、汉庭都不希望看到对手收购莫泰扩大规模。在第一轮参与竞标的十多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与报价。真正有意竞标的买家并不会在第一轮有过多表现。
中金公司投行部分析师表示,企业并购案第一轮出现哄抬价格的现象并不只在经济型连锁酒店案中出现,莫泰并购案中不排除大摩联合买家炒作、哄抬价格的可能性。任何公司的并购案第一轮拍卖,都不会吸引到真正的买家,许多买家只是为了哄抬价格,给竞争对手造成财政压力,就算自己没有实力收购,也要让对手在收购扩张、整合兼并的道路上更吃力。
汉庭酒店创始人季琦曾在2010年汉庭上市时,阐述了对行业发展的构想:“中国具有品牌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市场容量至少是1万家,美国最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也不过才5000多家,而目前国内4家上市的经济型连锁酒店总计不过1000多家。 ”
季琦讲这话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想到早熟市场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一年后将升级“千店”,更成为竞争对手之间互相角斗的数字战场。 2011年,经济型酒店领头羊如家酒店宣布,计划新开酒店数量在260-280家,预计年底运营的酒店数接近1100家,门店总数首先破千家;7天连锁酒店集团计划新开至少240家店,初步完成千店布局;汉庭计划增开200家分店至640家左右。
敏锐的业内分析人士看到了前方的警告信号,酒店物业租赁成本的上涨,地产价格已成了一家酒店能否盈利的重要前提。虽然物业成本低廉并不能保证酒店就一定能成功运营,但是如果物业成本过高,那么谁来运营都无法盈利。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