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设计前沿 行业动态 百家争鸣 活动公告 酒店资讯 大师经验 选材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酒店设计网资讯访谈大师经验 》 酒店要有自己的特色,比星级还重要

酒店要有自己的特色,比星级还重要

时间:2012/6/21 16:45:37 来源:瀚雅国际酒店设计公司 责任编辑:ljz

作为一个资深酒店设计工作者,在酒店设计过程中会考虑,加入很多的设计元素,人文地方特色是必须结合的,考虑到酒店有没有情趣,美不美,舒适不舒适,又怎么能化为一串串数字来衡量呢?为什么大部分加入世界小型奢华酒店联盟的酒店,远比一般的五星酒店更吸引人。值得酒店设计师们好好的斟酌一下。
 

大部分人习惯了用星级来评价酒店,慢慢忘记了这仅仅是旅游部门的一大发明。旅游局发明这套体系,是为了通过申报、核准、挂牌、摘星等一系列程序实施控制和管理,牢牢抓住行业的话语权。体系和标准,当然也能、但只能反映一部分真实,远远不是事实的全部。如,有这么家五星级酒店,号称国际某酒店集团在当地的“首家顶级奢华酒店,拥有独特的艺术气息和风情。”but 我不敢相信有人敢这样吹嘘这家酒店,如果他没有喝醉酒或红着脸。
 

我曾经是这家酒店品牌的会员,住过一些它旗下的、尤其是国外的酒店,有些确实颇具风情。同为五星级,差距为什么竟超过一颗星?我来告诉你答案。
 

顺着酒店光鲜的门面走进去,一定会有条隐秘的通道,通向一位大亨的后花园。他的名字叫“房地产”。他是酒店的投资人,他的品位几乎决定了酒店的品位。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商为了圈地、为了上市融资、为了带动地产销售,纷纷涉足他们本来不感兴趣的酒店、度假村项目。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可能会在意酒店能挂几颗星,因为这能构成销售文案中“顶级奢华”等等字眼的证明;他其实不太在意酒店配不配得起这几颗星。他是目光如刀的生意人,一眼就看穿了酒店评星游戏的实质:偏重外在、偏重硬件、偏重规模。所以精明的他们还常玩一个过河拆桥的游戏:开业初期聘用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树立品牌形象;两年后离婚,省下管理费。
 

数星星不是酒店必然的选择。2011年,北京42家胡同酒店和特色酒店、青年旅社发起成立了“非星级酒店联盟”,试图整合和创建一个新的平台。由于场地、面积、设施等限制,这些酒店要多挂几颗星星有难度,但以特色和品质而言,比大部分五星级酒店并不逊色。如竹园,原是清末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盛宣怀的官邸,后为康生宅邸。在这里你好像住进了历史。虽然该联盟仍然在“旅游局的关怀”下,但总算是个创新之举,如能彻底摆脱官式思维,以团结自治、民主管理的民间团体模式发展,可能会对酒店行业有良性的促进。
 

中国酒店未来的发展,主流恐怕仍然是官民关心的重点落在“有几家五星级酒店”,不在“有几家好酒店”。但我仍然想指出几个非主流的亮点并为之鼓掌。
 

一是 老建筑改造渐成时尚。如上海的水舍(Water House),广州的卡丽酒店。老建筑改造体现了对建筑这个生命体的尊重,接续了历史,在有限制的条件下,更考验设计师的创意。
 

二是 绿色、环保慢慢形成了气候。从原来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贴提示牌,提醒住客节约用水、不必每天更换床单等等),到鼓励住客购买“碳积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上海URBN酒店),到酒店发表声明,餐厅不再提供鱼翅食品(香格里拉),和全球潮流渐趋合拍。
 

三是 越来越强调文化的价值。喜欢在文化名胜边选址的安缦,在中国首开两家,与颐和园和灵隐寺为邻。设计风格既尊重场所,也考虑了作为奢华度假村必须有的要素,分寸掌握算是不愠不火。标杆的出现,将推动行业的进步。
 

四是目的地度假村开始出现了。如以养生为卖点的浙江莫干山裸心谷,试图抓住现代都市人经常萌发的避世愿望,提供一个有丰富体验的度假场所。
 

酒店设计公司衷心愿未来中国酒店的发展,无论是在设计空间上的突出还是营销案例会有五六七八九,更多的亮点。更多出彩的地方,酒店设计师们要切记,一个没有特色的酒店设计作品,就好比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再多的华丽外表也掩盖不了内心的空虚,值得酒店设计师思考的一件事情。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推荐设计|装饰|材料公司
推荐设计师
热点资讯
推荐装修材料
推荐资讯
推荐酒店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