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合院酒店:邂逅京韵风月(2)
推开大门,一瞬间便进入和身后胡同风味截然不同的异时空世界:西藏的炫目唐卡、阿拉伯的织锦壁毯、法国巴卡拉的奢华水晶灯、耳房大炕上的红色绣花被、挂在墙上作为灯罩的纯银苗族头饰……东方和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艺术火花在此激情碰撞,编织着一段奢华迷梦。
酒店全称为杜革四合院艺术精品酒店,不仅强调艺术,还坚持精品路线。酒店不大,仅有的6间客房装饰风格各异,分别呼应着不同主题:丝绸之路、牡丹亭、竹屋、金色池塘……院落的前身是18世纪清朝四大家族索家花园的一部分,又称“绮园”,黑门红墙、木雕窗棱、翠竹掩映中依然能窥见家族当年的不凡气势。酒店老板第一眼就被这间庭院繁华落尽后的余韵所打动,找来她的艺术家朋友重新设计了这间院子,并将自己周游世界多年所收集的家具和艺术装饰品放入其中。他们在中国建筑的风骨之中,大胆采用具有西方神韵的艺术概念,让酒店室内视觉上繁复中又有着错落、丰富的意象和变化,极具东方味道但又不是纯粹的传统回归。
在强烈的设计概念的主导下,杜革的每一间客房都在讲述一段生动的故事。红色与怒放的牡丹构成了“牡丹亭”的主题色调,老上海月历牌和红木镂空装饰提炼出浓浓的怀旧风情。淡雅的“竹屋”里沾着清澈露水的竹子犹如翡翠珍玉,穿过月牙门,书房里的案头摆着文房四宝和雪白拂尘。在西域风格的“丝绸之路”里,中亚风格的窗帘和阿拉伯风格艺术品演绎着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传说。
因为风格独特,除了吸引了慕名前来投宿的旅客,杜革酒店也已成为城中高端人群举行私人派对的热门场所。派对客人可以举一杯红酒穿梭于庭院之中看落日余晖点燃池塘莲花,也可以在品香亭的袅袅香烟中体味香道中的禅境。此外,酒店还为前来寻找文化体验的客人安排了独具匠心的配套服务,除了香道、茶道,还可安排太极、功夫课程,对传统艺术感兴趣的客人还能尝试剪纸、扇画和脸谱绘制。
阅微庄:走进纪晓岚的前世今生
从东四大街的嘈杂中右转进入窄小的东四四条胡同,不出多远便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安静非常。眼前这座朱门铜环、雕梁画栋的两进四合院据说就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东城宅院。店主将这座草木扶疏的院落重新改造,变为一间泛着古典人文情怀的酒店,取名阅微庄。
阅微庄拥有四合院不常见两层小楼建筑,一高一低的两座屋檐下夹着一座带着回廊的院子,凉伞、藤椅散布其间,清晨、傍晚任意时间,都可以在这里随意入座,看书、喝茶、聊天,或者只是简单地晒晒春日里暖暖的太阳。据说夏天里西墙的爬山虎会长得格外茂盛,二楼露台上的绿萝也会满满地垂坠下来,和院子里那棵有些年头的梧桐一起为这座以灰色红色为主的院子增添大片盎然的绿意。
既然用的是纪晓岚当年住过的宅院,店主怎样都不愿辜负了阅微庄曾经承载过的文墨气息,特别在设计装饰的风格上下了一番心思。整个院落由回廊连接,手工彩绘装饰,配以精致木雕工艺,力求最大程度恢复宅院当年的气质格调。客房内设计风格因地制宜,32间客房无一雷同,木质高架古床,雕花太师椅,绣着龙凤图案的锦缎被褥,加上字画、古董以及店主精心搜集来的北京民俗工艺品,处处透出中国风味,古色古香中有别样的旖旎风情。
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中奔波,人都容易疲倦。不如推开朱门走进一处院落,在四合的天空下让自己安静下来。早上出门,听鸟雀啁啾,夜晚归来,看一方星空,惬意心情自不待言。对外国游客来说,四合院酒店或许是涅 后的新中国古典意境,居住在中国的历史里面;对中国人甚至是北京当地人而言,住进四合院酒店则是对老北京和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提纯后的新生。
胡同印象:烟火人家的回忆
背靠中戏,面朝僧王府,坐落在板厂胡同上胡同印象酒店完整而平实地再现了旧日时光里胡同人家的生活细节。一架光泽锃亮的永久牌二八式自行车停在门口,屋檐下挂了一排竹制鸟笼。敲开大门,门把上的铜铃叮咚作响,出来相迎的阿姨笑意盈盈,充满京味的寒暄让人感觉像是回到了胡同深处的自己家。
一入大堂,映入眼帘的一幅巨大手绘墙画让人马上坠入印象叠加的胡同回忆,成排的大树汇成一片绿荫,朱门灰墙的人家沿路排开。大厅很是敞亮,手工打造的桌子上、架子上摆着店主精心收藏的大小物件。从手调收音机到铁皮暖水瓶,再到兔儿爷和铁皮青蛙,每件玩意都能勾起回忆。罗汉床旁边还摆着一架儿童三轮车,把手已经微微生锈,但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忍不住惊呼,谁会不想念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呢?纱帘后的窗外是一座小院,几盏灯笼随意地挂在肆意生长的竹子上,在午后的清风里摇摇晃晃。店家拿出自制豆浆招待我们,喝上一口,肚子里咕嘟咕嘟冒出的是浓浓的家味道。
酒店房间的布置简单却十分用心,白墙上墨竹、翠鸟、腊梅写意灵动,床头的剪纸灯透着暖光。每间客房都以锣鼓巷的胡同命名,蓑衣胡同、菊儿胡同、炒豆胡同、东棉花胡同……推开一扇门,倚在房间窗前打望,一间间青砖绿瓦的院落里上演着最真实的胡同人家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