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设计前沿 行业动态 百家争鸣 活动公告 酒店资讯 大师经验 选材新闻
当前位置:中国酒店设计网资讯访谈酒店软装 》 中国编织种类

中国编织种类

时间:2012/7/12 15:44:42 来源:中国酒店设计网 责任编辑:ljz

 南方农民生产使用的雨具──蓑衣,就是用棕叶丝和棕绳制作而成。 《诗·小雅·无羊》有"何蓑何笠"句。唐代张志和有歌咏江南渔家生活场景的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浙南括苍山区华南虎经常出没,据说,曾有人被虎紧追不放,危急时刻,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 又说,上古时,虞尧为种田人出生,他登位时无衣可穿,就剥来毛棕编成蓑衣,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 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相传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时放牛割草,也曾穿过"蓑衣 ",可见人们利用棕制品的历史久已。
  棕编选材较精,生产季节性强,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为上。人们多在春秋季生产提包等,夏季生产鞋、帽等。 品种主要有鞋、扇、包、帽、垫、盒、玩具等类。4月初,艺人们开始采集嫩棕叶,用排针将叶划割成细棕丝,搓成棕绳、级,经硫磺 熏蒸、晾晒、浸泡等工序,制成洁白、柔软的材料备用,或将部分棕丝染色备用。棕编的装饰方法因物而异。 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即将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交叉成为菱形,再用2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鞋、扇类产品采用密编法。 帽、席等多用人字纹。用木、纸、泥模型编制的包等产品,其上织饰花鸟兽等图案。用白净的素色棕丝编制的器物像绸绢般华美。 有的用彩色棕丝以挑花、提花、织花等技法织成彩色装饰图案。
  中国的棕编工艺注意在长江流域,而长江流域的棕编主要产于四川、贵州、湖南和江南等地,以四川新繁棕编和湖南棕编玩具最负盛名。 此外,贵州塘头棕编提篮、浙江武义棕绷亦很有名。 四川新繁棕编是新都县新繁镇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
  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新繁农妇用棕叶编制拖鞋、凉鞋,至1850年,逐步形成专门行业。 民国初年,棕编凉帽在四川流行。二十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棕编业发达昌盛。新繁棕编技法多样,有胡椒眼空花和鸦雀嘴不透空等编制法。 用其编制提兜省时省料,体轻质柔,装饰图案_灯灯花_等不透空,易编,正反面匀称,十分美观。
  新繁棕编主要有鞋、帽、提包、套果盒、玩具、扇、椅七大类,几十个花色。 如拖鞋以麻绳为经,棕丝作纬,密织如绢,鞋面饰有色、鸟、花卉图案,色彩协调、美丽,底厚二至三层,坚固耐磨。 帽类多用人字编制法,使成品帽略有伸缩感;戴上松紧适度,适于多种头型。品种有凉帽、礼帽、空花帽、童帽等。 提包类多用彩色棕丝混编法,造型有方、圆、桃形、扇形、荷叶形、月牙形、多角形等,并以彩色棕丝编制的人物、风景、飞禽等图案进行装饰。 玩具类以白色或棕叶原色(绿色)棕丝为材料,以编扣、结、穿等技法编制成稚拙可爱的鱼、青狮、白象等;以彩色棕丝编制 的动物则以设色大胆,对比强烈,不俗不艳为特色。
  新繁棕编用料比一般草编细密,轻便,不易受潮,此种棕丝在国 际市场上被称为"四川草",深受外商欢迎。贵州塘头棕编提篮为贵州思南县塘头镇特产,以嫩白棕叶为原料。 先将叶的硬梗削去,再剖成细丝或搓成棕丝绳编制。提篮有圆、方等造型及深底、浅底等式样,规格多样。 装饰有白棕丝与单色棕丝结合的间色编和缕空编花等多种方法。产品轻巧耐用,有弹性,沥水防潮,尤适家庭日用。
  湖南棕编采用老棕叶和棕叶芯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儿童玩具。其方法为先将采来的棕叶按纹路折叠,扎紧后放入开水锅里煮, 煮至由青转黄成熟为止。然后日晒夜露,完全干透、变白,这样,制作后不变形,可存放十余年。 这种棕编往往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来构成形象,主要题材有蜻蜓、蚱蜢、青蛙、虾、蜈蚣、龟、蛇、金鱼、鸡、鹤、孔雀、凤等。 有“单肚皮”和"双肚皮"等编法。编好后用附加物作些小点缀,如用鸳鸯豆(红豆)做眼睛,称为"点睛"。 蛇眼用豆肉,蜻蜓用豆壳,虾则用整个豆粒,小动物的身子和脚爪用细铁丝作骨架。
  据长沙已故著名棕编艺人易正文说,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在街头叫卖。此种情形,重庆、汉口、南京、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藤编
  藤编是以藤类植物的茎杆的表皮和芯为原料编制的实用品和工艺品。 虽我国古代藤类植物主要生长在岭南一带,但长江流域上游山区及中游丘陵亦为多藤地区,藤编由此发达起来。 云南腾冲、湖南攸县和汝城、贵州思南、江西会昌等地的藤编在全国都较为有名。
  早在氏族社会时,人们已采用藤编制造防护头部的胄和防护身体的甲了,战国时楚地藤制长矛类兵器就已相当先进。 西周至战国时期,藤篓已作为南方民间装载和提运的生产工具,大冶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发现多件。
  湖北江陵雨台山出土的两件藤杖,为藤条加工而成。杖首自然弯曲,并雕成蛇头形和鸟首形,可见当时人们在制作藤制品时,已考虑它的审美功效了。据说诸葛亮屯兵蜀北剑门时,曾以藤为杖,剑阁藤手杖因之扬名,素有“金有价藤杖无价”之誉。
  藤编的色彩,大多采用原藤自身,以浅黄色、白色和象牙色为主。也有的配以咖啡色、棕色,在柔和典雅之中显现多采的风格。 藤材的最大特点是韧性强、富有弹性 、纤维细长,不易折。藤编须经打藤(去疤节)、拣藤、洗藤、晒藤及 威拗、拉刨、 漂白 、染色 、编制、上漆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
  藤笪(用藤皮编制的半成品材料的编制结构多为八角透空结构,可任意剪裁、组合,制成各类用具。 藤席用手工编制、藤家具用藤皮、藤芯或 粗藤制作。云南腾冲藤器是腾冲县传统产品,相传有1000多年的历史。
  当代藤器以古永和盈江县铜壁关地方的鸡广藤、水厂藤、刮皮藤、黄藤、红藤等为原料,其中鸡广藤材质为佳,皮质光滑、细软、柔韧、白净、清亮,可一破为三使用。主要品种有躺椅、罗汉椅、茶几、藤帽等。贵州思南地处乌江中下游,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盛产野生青藤,当地很早就有"藤匠",思南藤编以工艺精巧、轻便耐用而远近闻名。 湘东南攸县、汝城一带多产梨藤、灰藤、盘山藤,制成藤制品,金光闪亮,是藤之上品。

  柳条编
  一种用杞柳条制成的工艺品。杞柳亦称“红皮柳”,丛生灌木,枝条韧性强,适于编织各种生活用品,如箱、盘、篮、玩具等。主要产地为河北固安及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一带。

  玉米皮编
  建国后北方新发展的一种工艺品。玉米皮质地柔韧,编织提篮、篓、筐、盒、门帘、门毯等各种生活用品,结实耐久。产品中以茶垫最为精美。玉米皮还可染色,能编出十字花、菱形花及文字等多种图案花样。主要产地山东。

  竹编
  中国竹编之乡是,四川省青神县,青神于1999年被授于“中国竹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采用其生长的优质慈竹编制的竹编工艺品具有工艺精湛、竹丝细如发丝、簿如蝉翼的特点。有着极好的观赏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其代表作更被选为国礼馈赠外宾,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客人的喜爱和好评。作品系列有字画、桌椅和各类工艺品近千个品种。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推荐设计|装饰|材料公司
推荐设计师
热点资讯
推荐装修材料
推荐资讯
推荐酒店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