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悦中国精耕细作26年 仍保持着舒缓的步伐
当下,在其他竞争对手高歌猛进之际,凯悦酒店在中国仍保持着舒缓的步伐。自1986年进入中国内地以来,凯悦在大中华区运营着19家酒店,还有30多家正在开发,分布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
凯悦国际品牌的好时光
在产品方面的“精益求精”,使得凯悦不仅要抵御扩张的诱惑,还十分注意雕琢每一个服务的细节,以维持自身的品牌特色。
“我们不准备把凯悦变成最大的酒店管理公司。”凯悦酒店集团总裁兼CEO马赫澜曾在接收记者的采访中如是表示,我们更希望成为大家最喜欢的酒店,同时受到住客、员工和业主的青睐。
凯悦酒店管理集团大中华区首席副总裁夏农也在采访中强调:“我们比较精挑细选。真正签约只占到接到的单子10%不到,一年有三四百个合作意向项目,去看一半左右的项目,最后签的可能只有1个,甚至1个都没有。”
正是这种“小即是美”的商业哲学,使凯悦在中国迎来了好时光。
这家年营收约37亿美元的酒店管理集团,旗下不少酒店都占据着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而且在近年来频繁上演的星级酒店“撤牌”风波中,凯悦也是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中的少数几个“置身事外者”。
“我们有一整套程序来分析一处物业是否适合,对每一个业主的邀请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和业主的关系是非常长久的,就像‘结婚’一样要维持几十年,这不是一项一次性的交易。”马赫澜说道。
而对于今年的业绩,夏农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今年宏观趋势不是那么乐观,对整个酒店行业经营的压力会逐步体现。对开店分散的酒店来说,就是东方不亮西方亮。今年二线城市酒店的增长比较看得见,一线城市保持平稳的状况。”
目前凯悦旗下共有六个品牌,其中五星级品牌有四个,分别是凯悦、君悦、柏悦、安达仕,已全部引入中国。另外两个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中端品牌为HyattPlace和HyattHouse,针对的是中长期住客。
2011年10月上海安达仕酒店的开业迎宾,标志着凯悦首次将麾下在全球仅5家酒店的新品牌安达仕引入中国区,这也是该品牌第一次在亚太区出现。
夏农透露,HyattPlace、HyattHouse眼下在上海周边已签了几个项目,包含新江湾、嘉定、大虹桥青浦,最早2013年新的产品就会面世。中国是一个哑铃形的市场,两头大,中间小。五星级和经济型都很多,中端市场没有。“但中端市场回报会比较好,得到业主的喜欢,将会积极(把HyattPlace、HyattHouse)引入中国市场。”
渠道下沉加速扩张
如同商业地产走势一样,眼下扩张谨慎的凯悦也从一线城市往二三线城市拓展。
“以往的布局多位于一线城市,如今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四线城市的增长是看得见的,未来将会加速在这些城市的布局。”
凯悦集团中国区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拓展市场之外,中国的二三线城市以及一线城市的周边地区是其未来的重点方向,今年会在宁波、重庆和青岛新开三家酒店。
目前,其位于宁波和重庆的两家酒店均已开业。另外,在四线城市温州乐清的酒店合作项目也已敲定。
“我们非常看好中国市场,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扮演管理公司的角色”,夏农对记者表示,凯悦在中国目前还没有自持的酒店,但如果市场条件成熟,有合适的机会,凯悦也会考虑以投资者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变革
在中国迎来好时光的同时,凯悦无疑也在面临挑战。
如今的中国,是个让国际联号既憧憬又头疼的地方——酒店业单纯复制的时代已经终结,但是市场的诱惑依然存在。
新兴市场充满着变数,区域差异性更大,人员流动更快,业主方的需求各异,甚至有的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
2012年上半年,被众多国际联号视为“最重要的中国合作伙伴”的万达,率先举起自创酒店品牌的旗号,推出了自己的酒店品牌。
事实上,像万达这样转型自力更生的地产商不在少数,绿地也是之一。有从业人士认为,万达等物业持有者的转型或将直接影响到一批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在华的拓展机会……
ldquo;我知道万达要开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对此我们不持有异议,他们的计划不会影响我们的战略。”对于万达的“单飞”,马赫澜如是评价。
夏农则认为,这是市场百花齐放的形态,但专业的酒店管理品牌需要时间去积累,并非一蹴而就就能在市场扮演酒店管理角色。
对万达抢占市场之举,尽管凯悦的高管们不当一回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市场的变革或多或少会对其产生影响。